联系热线

0755-27831486
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试论企业发展策略的调整——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走势的研判
发表时间:2020-07-15     阅读次数:     字体:【

近期,建筑企业关心资质改革动向的声音不绝于耳。资质改革的动向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对于决心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的老总们来说,前瞻性决策与资质改革的程度息息相关,笔者作为“老建管”人,虽退休多年但依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愿意与同行一道探讨和分析。

一、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1995年版的资质标准房建部分,本人是执笔者,进入新世纪的两次建筑业资质改革的课题,本人也是亲历者和实践者,所以对这项工作不陌生。客观地说,由于传统建筑业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相对也低,属于“苦、脏、累、险”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管理难度大,不立个规矩还真不行。通过20多年实行资质管理,对管理和规范建筑市场、提高建筑企业实力,为行业标准化发展、保障从业人员权益均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现行的资质管理制度已明显觉得越来越不适应形势,虽然主管部门也试行采用“承诺制”,但还是未能脱离旧的标准框架。具体存在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1、现行资质标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承接工程的能力和经济实力

当初设置标准的初衷就是想从“资质”和“素质”两方面进行考察,这么多年实行下来,在某种程度上资质不仅没有达到考察企业真实水平的目的,反而错误信息泛滥,许多企业提供的数字严重造假,以至于业内存在这样的冷笑话:资质审批的过程,就是集中一批资质管理专家与企业提供的假材料博弈的过程,被查出造假就“毙掉”、停止一年申报资格,没查出来侥幸过关,资质等级就升上去了,结果就是恶性循环。由于同一地区的企业都相互了解,“这个企业根本不如我们,他能升到一级,我们为什么升不上去?”取经后如法炮制。甚至于整个地区成批次地造假申报资质,其结果是大批名不符实的企业充斥建筑市场,挤压了真正有实力的好企业参与规范竞争的市场空间,使为企业设置资质失去了本来意义。

2、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

有的企业为了使假材料做得逼真,有专门的中介公司帮助“包装”,还有会计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帮忙”,根据企业提供的报表和数字进行“审计”,数字的来源和真实性他们是不管的。但正因为事务所出具了报告,放入申报材料中的数字也就摇身一变全部是“真实可信”了。但中介机构所做的一切不可能是尽义务,是要几万、几十万元花钱“购买服务”的。技术人员不够,采取网上“聘”“挂证”处理(人不到岗,证书用一年多少钱明码标价),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还得违心地为这些挂证人员缴纳社保,于是又花一笔冤枉钱。所以,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实施,养活了一大批中介企业。而有的企业为了资质升级花费几百、上千万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3、资质标准设置的考核指标太繁杂,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现行标准为了能够考察企业的承接任务能力,主要从施工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方面着眼。施工技术能力从各类技术经济人员、机械设备及相关的业绩来考察,资金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来验证。由于这些指标和人员、设备等都涉及到方方面面知识,企业从各部门汇总上来,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到了审查人员这里就考验这些专家的综合知识水平了。严格地讲,报表中很多数字是有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的,但有的企业瞎填一气,很容易露馅被查出,但也有经高人指点过的,一般还真不容易查出。问题来了,不论是做报表做材料的,还是审报表看材料的,都花费了大量精力。

这里说个插曲,B企业在一次全省性转型升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数字造假离奇,结果参会的A企业老总较真说,“他们公司完成的产值比我们多七八倍,但实现利润怎么与我们差不多?特别是上缴税金数还不及我们的一半,这是怎么回事?”A企业老总当时顾及面子没揭穿是哪家企业。现场会结束后没几天,A企业老总就带公司有关部门同志到B企业取经学习。终于纸包不住火,发现B企业“典型”数字确实有相当水分。而B企业当初就是靠数字造假,骗取了高资质的。所以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使企业造表辛苦,主管部门审查也累,浪费资源,浪费精力。记得有一年机关搬家,就数企业管理处的东西最多,单是企业包装精美的申报资质材料(比统计年鉴看上去还正规)就堆满了几个屋子。

从指标设置本身来看,原来考虑设置“净资产”指标,可用来考察企业的资本实力,结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审查时在账上,等资质拿到手就通过转移资产,恶意逃避风险责任,主管部门如何监管?通过资质来检验企业资本实力的目的完全落空。所以笔者认为,既然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已经“营改增”了,增值税由税务部门完全掌控,并且如果伪造增值税额是违反税法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企业敢以身试法,这样就确保了上缴税额的真实性,作为审查资质的唯一经济指标,报的人省事(如实填报),核查的人也省心(税务部门网站都能查得到),直观地可以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地也很容易推算出企业的规模。

4、专业类别设置过多,反而制约了企业经营

现行建筑企业资质共设置12类工程总承包资质和36类专业资质。“资质”和“业绩”的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建筑业。申报资质需要有业绩,承接任务又需要先出示有关资质。施工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类别的资质都申报全,这就给业主肢解工程提供了可乘之机,明明总包单位能自己做的,但业主有意把应当由一个单位完成的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进行发包,造成总包单位难以协调管理,却要背上“总包负总责”的义务。

因此,资质管理已经从过去的管理建筑市场有效手段,变成了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鸡肋”。

二、推行工程总承包资质是建筑业资质改革的必由之路

1、住建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确定了承包方式改革基调

2019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七条规定,“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应当在初步设计审批完成后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报批文件和审批程序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在完成相应的投资决策审批后进行工程总承包项目发包。”第八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采用招标或者直接发包等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总承包项目范围内的设计、采购或者施工中,有任一项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范围且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

根据《办法》第七、第八条规定,以后只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哪怕你具有一级甚至特级资质,也被排除在建设单位采用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招投标之外。笔者感觉《办法》释放出承发包方式改革的强烈信号,以后如果只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那只能做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企业的分包单位,而失去单独“总承包”的资格。当然,《办法》第十二条又给施工总承包企业指条出路,即鼓励设计单位申请取得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鼓励施工单位申请取得工程设计资质,具有一级及以上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类别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完成的相应规模工程总承包业绩可以作为设计、施工业绩申报。”

2、《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决定了项目投资的内涵和条件

2020年4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及项目管理工作,以“发改投资规〔2020〕518号”文下发了《关于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及项目管理的通知》。该文件主要从“准确把握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的内涵”“合理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的条件”“严格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安排方式的要求”等方面,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从资金上实行严格管理。试想,针对政府投资项目这块大蛋糕,企业如果不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还有希望参与其中吗?

3、“新基建”的主要投资来源于国家

在疫情影响下,基建稳增长的重要性再度凸现。但是,根据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被提上议事日程。所谓“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据报道,单是5G基站建设,三大电讯运营商2020年计划建55万个,预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投资3.5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基建”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取得工程总承包资质,能与这些项目建设沾上边吗?

4、抓住传统基建规模仍然巨大的“尾巴”

据统计,传统基建项目在29个省总投资计划17.6万亿元中的占比仍高达41%,房地产等项目占20%,这无疑是巨大的投资,对于只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还不至于没有工程可干。但笔者想提醒广大施工企业当家人,只能是把“这两年没有工程总承包资质仍然还有活干”当成一个过渡期,未雨绸缪才能适应改革的大潮。

三、地方施工总承包企业往何处去

1、有条件的企业尽快完善工程总承包资质

笔者分析,上一轮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重新就位时,要求具有行业的甲级设计院,那时就开始向设计施工一体化方面引导。于是企业纷纷各显神通:动作快、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全资收购甲级设计院,这类企业无疑符合工程总承包要求;由于一个地区的甲级设计院数量毕竟有限,加上整体收购设计院成本太高,于是采取从设计院“挖”人,自己成立设计院,相对来说成本低得多,凑合也能应对资质升级要求,但这种办法申报下来的特级资质,是没有底气干工程总承包的;再有就是采用联合的方式,平常各自为政,申报资质时进行联合,只要材料包装得像样就行。全国226家特级企业当中,除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可以货真价实推行工程总承包外,许多地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要真正实行工程总承包,就得花大力气尽快充实设计人员进行完善。

2、无条件的企业可以联合设计单位转型

这里说的联合不是松散的联合,必须以产权为纽带的真联合。施工企业有实力且对方愿意,可以施工一级资质企业控股(包括从特级企业分离一个一级资质企业),与设计单位组建新的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如设计单位不愿意(或有关规定不允许),那只能是由设计院控股,但对于原单位来说,至少不被排斥在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之外。

3、积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建筑业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做法,也是参与工程总承包的“捷径”。江苏省建集团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国有老企业改制成立的,2006年被民营企业全资收购,当年施工产值仅6亿元,2016年改制10周年企业总产值(含房地产)达450亿元,2017年3月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被绿地集团控股55%收购,变成国有控股子公司,2019年产值突破千亿元,2020年如果不是疫情,计划完成1200亿元。在这样的国有大集团公司里,资源配置就不再是难事。

所以协会应发挥牵线搭桥作用,让更多有实力的地方民营建企,能规范地与大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从而能名正言顺地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总承包施工中。

4、以联合体形式组建大集团参与国际工程竞争

多年以来,八大建筑央企(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化建)让地方建筑企业望其项背。2020年4月10日,绿地控股全新组建的“绿地大基建集团”和“绿地大基建技术研究院”,从此改变八大建筑央企统领建筑业的历史。这已不是计划中的事,除上文提到的江苏省建集团被控股55%外,贵州建工集团被控股70%,西安建工集团被控股66%,天津建工集团被控股65%,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团被控股70%,沈阳城建集团被绿地控股旗下天津建工集团占股70%,广西建工集团也正在参与绿地控股的混改中,已经形成了“布局东南西北中、覆盖投融建造管”的发展局面,产权制度的深度融合联合体,使得绿地大基建集团具有了国家认定的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7项、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2项,更别提18个房建一级和16个市政一级资质了。

这就使得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方式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国际工程竞争中,同时对八大建筑央企近乎垄断的局面也带来改革的新风和动力。

5、中小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积极向做专做精的方向迈进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大量的中小施工总承包企业,以后想单独总承包工程肯定是越来越难了。通过改制重组可以向高等级资质上进步,但要想一步进入工程总承包,希望较小,建议就从组织构架上做好施工分包的准备。随着社会进步和建筑业改革的深入,承包方式的变革是大概率的必然趋势,所以大量的中小总承包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发展方向。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但传统的模式肯定行不通了。个人认为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才是企业发展之道。如:有一家专门做环氧地坪的企业,专门为大型商场和超市做地下车库的地坪,越做手艺越精、质量越好,大开发商的项目也指定这家名不经传的企业去做,现在做得风生水起。

以上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冒昧对建筑业资质改革走势进行研判,如果能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起到一点启发作用,那本人会感到莫大欣慰。

深圳盛达森,平板导热仪,导热系数测定仪,遮阳系数检测设备,导热系数,材料导热,热阻,GB/T1029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传热系数,GB/T2680,GB/T21186,JGJ/T151 可见光透射比,遮蔽系数,遮阳系数,GB/T2680,JGJ/T151 中空玻璃露点,中空玻璃,GB/T11944 反射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建筑用反射隔热材料,GB/T25261,JGT235 反射隔热材料,反射隔热涂料,半球发射率,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235 建筑材料燃烧,单体燃烧,GB/T 20284 建筑材料燃烧,燃烧热值,GB/T 14402 建筑材料燃烧,可燃性试验,GB/T 8626 建筑材料燃烧,不燃性试验,GB/T 5464 建筑材料燃烧,氧指数测定,GB/T 2406 传热系数、热阻、热流计,温度热流检测,建筑用热流计,JG/T 3016,JGJ/T132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混凝土养护,湿养护,干养护,混合砂浆养护、防水材料养护、涂料养护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 恒温恒湿设备,恒温恒湿实验室,水泥养护,水泥养护水槽 建筑声学测试系统,建筑声学测量,空气隔声检测,楼板撞击隔声检测,厅堂声学测量,门窗隔声检测,隔声性能,墙体隔声检测,GB/T 50121,GBJ 76-84,GB/T 20247 门窗物理性,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门窗三性,GB/T 7106 门窗保温性能,外窗保温性能,传热系数,GB/T8484 墙体保温,稳态传热,防护热箱法,GB/T 13475 透光围护结构,得热系数,外遮阳,GB/T30592

 
上一篇:上海市,办理建筑许可3.0改革方案来了!
下一篇:总投资1.29万亿元!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将安排启动!